•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利川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1-14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利川市政府网   阅读:187   评论:0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在利川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 熊翔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

利川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5日在利川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熊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恩施州成立40周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下阔步前行,在建州40周年的巨大成就中感恩奋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当先锋、打头阵,积极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困难挑战,扎实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工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年来,我们保持定力、笃定信心,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39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9%。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3个,引进省外资金4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550万美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总体来看,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以特制胜、扬优成势,特色产业加快突破。硒茶产业再上新台阶,获评全国“红茶重点产区”、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利川红”位列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榜全国第十。“忠路贡茶”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物医药产业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达12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预计年产气量达1.6亿立方米。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柏杨坝镇获评“湖北旅游名镇”。举办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围棋赛等系列赛事,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承办2023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被评为“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市,在湖北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数字经济取得新进展,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数字经济标杆园区,振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利川正向着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加速迈进。

一年来,我们锐意进取、蹄疾步稳,改革创新提速加力。作为全省三个市州扩面试点县市之一,开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发挥利川工匠技能大师引领作用,推进技能强市建设,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公安政务服务集成化探索、政务服务“微大厅”建设等改革创新举措。15项改革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事项清单。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224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建成全州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选第四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更为强大。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获评“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贡献单位”。利咸高速公路加快推进,G350、G318、S286等国省道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有序实施。攻坚多年的金龙南路“断头路”成功打通。建成“全市一个停车场”管理系统。市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实现全覆盖。建成5G基站402个,行政村5G通达率达70%。天然气长输管道城区段迁改工作达成协议。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苏马荡供水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城区排水管网30千米。清江干流(利川)重点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城区防洪标准提升至二十年一遇。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均衡发力,城乡发展协同并进。加快清江新区、城东新区开发建设,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7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实施城市更新,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改造16个老旧小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开发驻村帮扶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找回耕地1.47万亩,新增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实施中央及省衔接资金项目132个、2.64亿元,实施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项目81个、5656.96万元,用“真金白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年来,我们齐抓共管、系统治理,生态质量持续向好。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清江流域综合环境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小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稳居全省前列,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下降。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新增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3个,实现全市生态乡镇全覆盖。获评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州唯一。谋道镇创建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汪营镇齐跃桥村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示范村”。完成森林抚育5000亩、退化林修复500亩,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3个。“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复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福利触手可及。

一年来,我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8%,城镇新增就业86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建成辐射全域的“零工驿站”57家。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790个。全市62%的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民办义务教育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实施“冬暖夏凉·温情教室”工程,为31所学校415间教室安装空调,高山地区学校冬季取暖、低山地区学校夏季纳凉条件全面改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利川产学研用基地一期建成投用。人民医院与武汉同济医院结为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占比达65%。完成5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发放各类社会救助、福利补贴资金3.25亿元。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86套。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累计参保57.25万人,同比增长3.84%。开展文化惠民活动800余场次。建成非遗综合展示馆。利川市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深入开展燃气保供工作,收回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城区冬季用气条件得到改善。深化共同缔造,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小院说事”品牌成为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一年来,我们依法行政、强化作风,政府效能整体提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执行市人大的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件、政协提案89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获省司法厅通报表扬。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复议局,设立行政复议服务中心。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设立14个乡镇(街道)行政争议专业人民调委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全市行政执法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行动,启动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行动,基层负担进一步减轻,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全面加强,老龄、妇女、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工会、工商联、科协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气象、审计、统计、供销、保密、档案史志、检验检测、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春无遗勤,秋有厚冀。回顾2023年,我们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发向上,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人士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国国新公司、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州直驻村帮扶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市萧山区和各级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利川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本级财政压力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二、2024年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利川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使命任务,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突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争当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以上、9%以上。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扎实开展利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力争“比招商、抓项目、强产业、争资金、促进位”工作排名全州前列。

坚定不移比招商、延链条。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个,省外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750万美元以上。探索建立产业与金融融合招商机制,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深入开展“回归招商”,办好“星斗摇香·利川红”茶乡寻亲会、第五届“利川人”大会。加强对外招商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招引企业和市属国企合作双赢的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拉练、年考评”机制,围绕宏观政策抓好项目谋划,做实项目前期,强化要素保障,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40亿元以上。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资金、争政策、争项目,力争年度中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国债资金、项目融资额度排名全州前列。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坚定不移强企业、建平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优做强市属国企。推动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晋级为2A投融资平台。推动振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融建运一体化建设。推动利川红产业集团专业化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壮大城乡供应链公司。鼓励支持乡镇(街道)与市属国企合作发展。

坚定不移促消费、扩内需。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推出“利川菜单”,举办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支持莼菜、山药等利川土特产销售,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凉交会”“硒博会”等商品展销会、交易会、购物节活动。引导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

(二)全力推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把产业作为支撑县域发展的根本,强化集约理念,树牢链式思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提质增效发展富硒生态产业。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高标准农田7.3万亩,“粮茶畜菜药”主导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6亿元。大力发展黄连、大黄、黄精及硒食品精深加工,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加快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建成黄连产业园。打造莼菜、山药、大米等一批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大“利川红”等公用品牌推广、建设和保护,成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联盟。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集中集约发展新型工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总数突破100家。完成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推进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发展,储备千亩以上工业“标准地”,推进城东综合产业园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启动页岩气综合利用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加快轻纺工业园建设,促进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年产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数字经济标杆园区建设和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成首期50P算力的智算中心,拓展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工业等应用场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乘势而上发展避暑旅游康养产业。推进苏马荡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腾龙洞、佛宝山等景区。积极培植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医药康养、研学旅游等新兴业态。开展文旅资源普查。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推进滑雪场、温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民宿、露营产业规范高品质发展,将民宿打造为农特产品销售、旅游宣传推介、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推进“利川红”研学基地和人工智能研学基地建设。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办好“中国旅游日”湖北分会场活动。打造一批集非遗表演、民俗体验、艺术展览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地。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

(三)全力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规划县城理想空间格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按照“滨水控宽度、临山控高度、整体控密度”原则,协调山水城关系,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按照紧凑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求,优化布局老城片区、城东片区、清江片区,统筹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文体、社会福利等功能配套。以沪渝蓉高铁建设、天然气长输管道迁改为契机,促进城市空间腾退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77%。

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燃气、供水、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纳水溪水库及城区三水厂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利咸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利川东互通、城南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忠孝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利云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打通滨江北路西延伸段、金龙北路北延伸段。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延伸拓展“全市一个停车场”管理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开展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彰显城市特色。加强城市设计,适当融合传统民族建筑元素,彰显巴土文化风格,建立城市文化地标。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保存传统街区整体格局和原有街巷网络,保护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和传统民居。新增城区口袋公园5处、城市驿站5处。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建立低成本、微改造、特色化的城市园林景观建管体系。

(四)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抓牢就业稳增收、产业促增收、村集体经济带增收等举措。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推行防贫救助保险,落实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

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业态。实施新农人培育工程,鼓励人才下乡,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途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约束,编制实用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5%,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55%。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96%以上,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86%,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创建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和美丽庭院示范户。

(五)全力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攻坚克难,以关键领域为抓手推动深层次改革,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殡葬改革、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提升政务服务成效度,一窗通办率达100%,网办率达85%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公平竞争要求,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充分激发金融活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拓展社会资本投资渠道。设立“两山”建设基金、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基金,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产业发展。引入金融仓储、金融租赁等融资业态,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做好金融强市工作。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申报认定科技创新平台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加强科技人才引进,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及“候鸟”人才作用。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校地合作。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六)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持续开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建成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项目,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历次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各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抓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蓄积量增加2%。深化落实林长制,统筹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彩色森林建设、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落实清江十年禁渔。强化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率在76%以上。切实保护中心城区山体。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清江、郁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马前河、三道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清江干流(利川)重点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清江上游三渡峡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清江汪营段生态廊道及生态文化带建设。深入开展河库“清四乱”,全面推进河湖健康评估。中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达标率95%以上。深化小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七)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吸纳就地就近就业,落细落实稳岗拓岗政策扶持、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等各项措施,持续推进“零工驿站”建设,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本土工匠、技能人才培育。加强欠薪案件办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联体建设全覆盖。推进思源实验学校清江校区、东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建成一批中考标准化考室。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推进教育智慧化建设。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域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建设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第二人民医院,推进精神病医院改扩建。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康养医疗水平,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保。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落实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政策。加强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残疾人就业帮扶。建成民政福利中心。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热爱利川、呵护利川、赞美利川的浓厚氛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三届龙船调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利川美食文化节、民歌传唱大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康养、餐饮服务深度融合。推进龙船调、摆手舞、肉连响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基层、进机关。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山地越野赛等赛事,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八)全力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和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着力化解消防风险。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压紧压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共建共治维护平安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用心用情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加强社会面安全防控,提升智能化防范水平。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新时代禁毒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创新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多管齐下防范各类风险。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落实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和房地产风险化解各项举措,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做好能源安全保供。

扎实做好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服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质量强市、审计、统计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和作协、科协、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切实为利川发展担当,为人民幸福尽责。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依法行政履职能。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本领抓落实。坚持思想引领,建设学习型政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强化作风促实干。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招求实效,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严守精文减会硬杠杠,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突出绩效强保障。实行工作绩效与工作保障挂钩的工作机制,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华而不实、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大力倡导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打造节约型政府。

廉洁从政树新风。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持续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各位代表!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勇前行,为老百姓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而团结奋斗,为利川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征程而团结奋斗,为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而团结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利川市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