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在灵山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张海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钦州“港、区、产、城、人”五大愿景及“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1],奋力建设“富强县·魅荔城·美丽乡·幸福人”新灵山,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统计,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24.25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97亿元,增长6.4%;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8亿元,增长14.1%,是钦州首个突破10亿元的县(区);固定资产投资96.9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1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26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4元,增长10.1%。荣获全国“2021农产品电商百强县”、 “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进县”等称号。
这一年,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努力争创“富强县”,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3亿元,增长3.6%。在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9个;天山电子、百菲乳业、园丰牧业进入2021广西民营企业100强;武利木材加工产业园获授予“广西轻工园(木材深加工)”。
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21年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服务业企业35家。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年电商销售额超15亿元。发展壮大“巧妇9妹”等电商经营主体600多家;举办“首届灵山线上荔枝季”系列活动,灵山荔枝网销零售额5.3亿元;武利镇汉塘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奇石湖生态农场、三隆番桃园家庭农场分别升级为广西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中茗茶叶产业生态园、石瓯山茶场获评为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萍塘革命史馆成为灵山县首个红色革命史馆,萍塘古村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23.88万人次,增长14.38%;旅游消费98.1亿元,增长18.69%。
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落实项目服务“五个人”、服务企业家“六个一”机制[2],实行项目建设“四个一”制度[3],严格落实和企业家打交道“四必”[4],全力服务企业、项目发展。广西光达新材料产业园、百菲乳业智能化生产线、匠星玩具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全年集中开竣工项目54个,总投资63.64亿元;25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9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4.32亿元、14.46亿元。坚持“无外不快、无外不大、无外不强、无外不富”,强化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成功举办“2021·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签订投资项目12个,投资额超过190亿元;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264.88万美元,增长23%;“三企入桂”项目履约13个,完成率100%,到位资金23.97亿元。
改革创新跑出“灵山速度”。聚焦民生深化“简易办”改革,率先在全市各县(区)完成新生儿“出生即入户”、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房地产行业“交房即得证”等便民利民“微改革”,让群众切实享受改革红利。在全区各县(区)率先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等17省47县(市、区)开展“跨省通办”合作,先进做法成为自治区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在全市启动“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人力资源服务等13个行业实现“一业一证、一证准营、一码亮证”,累计办结事项76万余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7%;新增市场主体9339户。“桂惠贷”累计投放金额16.36亿元,受益主体1621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42.99万元,“桂惠贷”投放户数位居广西各县(区)第四。
这一年,我们聚焦产城融合,倾力打造“魅荔城”,城市活力更加彰显。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更加优美宜居的新型城镇。
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灵山段)、鹿寨至钦州港高速公路(灵山段)、玉林至浦北高速公路(灵山段)开工建设,“三横两纵”[5]高速公路网初现雏形。加快补齐农村交通短板,实施自然村(屯)道路硬化建设项目1020个,总长424.45公里,总投资1.9亿元。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8.6亿元,增长3.17%;全县100%行政村、93%自然村通水泥路。配合自治区、市完成平陆运河总体线路及梯级布置方案,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航运规划等11项重大专题研究及项目建议书编制。
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全力创建“自治区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谋划城镇建设项目188个,总投资437.8亿元。加快大县城建设,打造新圩、佛子、平南、檀圩“一城四镇”大县城格局,2021年底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县城建成区面积23.61平方公里。坚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和自治区卫生县城“四城”同创,深入实施“花园品质提升工程”,荔香大道三期、威龙大桥等建成通车,环秀电影院、三墩桥、竹园桥等一批项目完成改造,三鸟市场顺利完成搬迁,新建4个“口袋公园”,5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0%开工;持续开展“两违”、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生活垃圾治理率均达100%。坚持以城市承载文化、以文化丰富城市内涵,加快建设马肚塘—谭家营古荔园、县博物馆等一批具有灵山文化特色的农文旅示范点,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城。
这一年,我们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构建“美丽乡”,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起步稳健。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筑牢兜底保障底线。2021年共纳入监测户885户3589人,消除返贫风险135户694人;新增小额信贷940户,金额4304.9万元,完成率109.62%。谋划推进2021—2023乡村振兴项目571个,总投资136.22亿元;完成邓家村、萍塘村全域土地整治,全域开展“三清三拆”、村庄整治行动,建设6条乡村风貌示范带,完成基本整治型村庄3568个、农房立面改造854栋;累计建成卫生厕所30多万座。灵山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通报表扬,获列入广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先行推进县。
城乡试验区稳步推进。初步完成广西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灵山片区)城镇开发边界成果划定,谋划2021年—2023年120个项目,总投资798.5亿元,重点推进武利中学新校区、武利中心卫生院及伯劳镇卫生院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武利工业园建设,完成《灵山县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灵山县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县城至试验区公交一体化建设,已开通县城至武利镇、伯劳镇2条城乡公交线路,14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加快试验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3座、农村污水治理设施6套。启动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将伯劳镇邓阳村委滩头自然村打造成为农旅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2021年底全县耕地总面积65371.0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4419.72公顷。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8.6万亩,粮食总产量33.74万吨;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11亿元,惠及农户39.15万户;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83亿元,增长8.4%。百菲乳业、三科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获认定为2021年度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组织51家、家庭农场602家。新增绿色食品认证荔枝生产经营主体29家,认证面积达25万亩,建成广西首个荔枝数字化产地仓运营中心,“灵山荔枝”入围“2021我喜爱的中国品牌”;灵山荔枝鲜果首次获得出口认证,远销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灵山奶水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石瓯山”茶叶入选第四批“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目录;2021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现场会在灵山召开。
这一年,我们聚焦民生改善,奋力圆梦“幸福人”,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坚持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76%,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5亿元。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入资金28.5亿元,为群众办实事2.5万件(场次),受益群众108万人(次)。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开展课后校内服务;投入4.68亿元建设198个教育项目,新星小学(长岗岭校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等一批学校加快推进;全县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00多个,“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7%,创历史新高;灵山中学、新洲中学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称号。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2020年2月23日至今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健康灵山建设扎实推进,陆屋中心卫生院成为全市首家乡镇二级综合医院,县博鸿颐养院通过全区中医特色示范基地评审并获评为“2021年广西五级养老机构”;县残工委获评为“十三五”时期全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8%,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养老、医疗保障、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入库率92.56%,发放低保、特困金、临时救助金等3.25亿元。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成立广西首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实体机构———灵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民政部肯定。退役军人工作有力推进,全县20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达到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标准,创建比例达100%。灵山县成为中宣部批准广西四个开通学习强国县级融媒体号的县区之一;成为广西数字乡村建设10个试点县之一,并在2021年广西数字建设现场交流会上作经验发言。
生态灵山建设持续深化。落实“两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45件,完成率93.75%。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及钦江、南流江水质综合治理机制,严格“三线一单”[6]生态空间管控,主要国家考核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处理率99%,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年度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6.7%。完成植树造林2.9万亩,全县森林面积293.52万亩,森林覆盖率64.77%;林下经济面积67万亩,产值25亿元。
平安建设创出“灵山模式”。创新实施“三级书记抓反诈”、“三级责任捆绑”工作机制和“1+2+N”全方位宣传模式,全面构筑“一站一中心”反诈工作体系,打造了广西首家反电诈体验中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灵山反诈新模式”,广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暨重点人管控工作现场会在灵山召开,灵山反诈经验得到国务院联席办通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破九类涉恶案件113起,逮捕直诉220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政策要求,深化“三级党政主官”抓禁毒机制,总结完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经验,全年侦破毒品刑事案223起,查处吸毒人员918人,禁毒打击绝对数位列全区前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自2016年以来连续6年获命名为“广西平安县”;佛子镇大芦村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陆屋镇莲塘村等3个村获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灵城街道白水村获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年度群众安全感系数98.63%,排名全区第41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为开展安全感测评11年来最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政治引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7]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和县委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100%。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对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严格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跟踪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国防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外事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统计审计、防震减灾、应急消防和地方志、供销社、老龄残联、档案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税务、供电、烟草、邮政、气象等为灵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外来投资者、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灵单位、驻灵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灵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不牢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支柱企业支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压力较大;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政府服务质效仍需进一步提升,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堕信心、不失希望,把人民期盼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把人民满意作为我们施政的标准,倍道兼程、奋起直追,以实际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奋战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钦州“港、区、产、城、人”五大愿景和“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奋力建设“富强县·魅荔城·美丽乡·幸福人”新灵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工业振兴,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富强县”
坚持“围绕园区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企业、围绕企业抓服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争取列入自治区“一县一策”[8]试点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创建广西县域经济强县。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提质扩容行动”,探索建立“决策机构一元化、管理机构行政化、服务机构企业化”的扁平式管理运营模式,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PPP、专项债券等多种投融资建设模式,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工业投资28亿元以上,“一区三园”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20个总投资3.1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园区投资环境,让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进驻园区发展。十里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玩具制造、服装皮革、农副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3.8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增长28%以上。陆屋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林深加工、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力争2022年规划建设陆屋高端生态纺织产业城,探索实施“临港飞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通过在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设立“飞地”、建设运营总部基地,主动承接自贸区政策辐射和产业外溢。武利工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木材深加工、精细化工、表面处理、五金卫浴、危废处理等产业,力争2022年成功申报灵山县化工产业园;加快推进广西光达新材料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产业园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工业规模,谋划一批“个转企”、“小升规”企业上规入统,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积极培育天山电子、百菲乳业、宇峰食品、园丰牧业等企业上市,重点推进园丰牧业屠宰冷链、天山电子(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天山电子今年上半年成功上市,实现钦州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以天山电子等骨干企业为引领,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力争2022年培育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2个以上,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2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5家以上,全力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试点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灵山县抽水蓄能电站、灵山县白马山风电场、灵山县100MW林光互补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灵山综合物流园、“巧妇9妹”电商物流产业园、灵山县强洁物流园等一批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延伸装卸、仓储、信息、交易等物流产业链,促进工业、交通、农业、商贸与物流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巧妇9妹”、黄忠文果苗电商基地等电商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打造一批集网红选品、商户培训、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供应链直播基地。规划建设灵山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引进电子商务、设计研发、仓储物流等产业链企业。
(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健全常态化项目调度、服务、督查和考核机制,落实项目建设“四个一”制度,“一体管理”、“一体推进”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三企入灵”力度,强化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推动香港华盛集团、东莞利拓电子等一批企业签约入驻、落地发展。加快和邦盛世家居工业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百菲乳业年产10万吨液态奶扩建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独具岭南特色“魅荔城”
坚持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更便捷、更舒心、更美丽的独具岭南特色之城。
(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自治区级县城城镇化示范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进新圩、佛子、平南、檀圩四镇与县城融合互动、共建发展。坚持产城融合、配套优先、宜居宜业,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着力推进县城六峰路道路改造工程等一批“旱改水”+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镇污垃处理体系,加快推进县域水务一体化、第二污水处理厂、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三海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新圩片区城中村棚户区(一期)等建设,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提升居民幸福感。统筹推进六峰山景观提升、中山公园改建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景观名片;深挖便民绿地小游园建设潜力,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一体化建设鸣珂江、钦江县城段“江、岸、堤、路、景”,打造休闲、自然、生态、亲水的“一江两岸”城市休闲景观,持续提升水清、岸绿、景美、花香、人和的城市品质。
(二)全面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铜锣湾广场项目等商业体建设,打造集商业、住宅、休闲为一体的高品质商圈和城市综合体,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卡卡动漫王国、龙武千年古荔园田园综合体、马鞍山灵山人遗址公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底蕴;谋划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持续提升“魅荔城”品质。
(三)全面构建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内联外通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实现与周边城市“一小时通勤圈”。争取贵港经灵山至北海城际铁路纳入自治区交通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灵山段)、鹿寨至钦州港高速公路(灵山段)、玉林至浦北高速公路(灵山段)等建设;加快推进县绕城公路建设,全面做好G359浦北至灵山沙坪、G209灵山至北海等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启动汽车站搬迁工作,完善农村客货邮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以上。
(四)全面配合做好平陆运河规划建设。坚持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春暖花开。成立灵山县运河办,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运河规划建设工作。高起点谋划沿江经济带,争取规划设置陆屋内河港口、沙坪码头、旧州服务区及平陆运河博物馆。加快沿江征地搬迁、土地整治、集中安置选址及安置点周边产业安排、运河开挖清淤堆放与良田改造结合等工作,谋划河海联动临港产业经济带,全力写好向海经济文章。陆屋镇重点发展港航物流、跨境电商、先进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等产业,打造成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镇、县域副中心;沙坪镇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仓储及物流、金融商贸、休闲康养等产业,打造成为城市远郊的仓储物流集聚、商贸服务基地;旧州镇重点发展轻工产品、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成为陆屋临港产业园的外延梯级布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外向加工协作区。规划县城至陆屋内河航道,作为平陆运河配套工程,争取纳入自治区规划建设盘子。
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宜居康寿“美丽乡”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生态美丽、乡愁满满、宜居康寿的乡村画卷。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因人因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监测格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一批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2022年所治理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60%以上、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
(二)全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完善试验区空间规划,加快完成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武利镇打造成试验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区、城镇人口超5万人的中心城镇、县域发展的新中心,将伯劳镇打造成农旅融合特色小镇、试验区副中心城镇。实施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提质改造等土地整治项目,在伯劳镇邓阳村、大路村和武利镇望坪村、安金村等开展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推动形成“灵山经验”。在试验区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力争2022年实现成熟地块入市。加快灵山乡村振兴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等建设,全面提升试验区功能品位。加快推进试验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协同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探索试验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灵山模式”,争当钦州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
(三)全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科学制定耕地撂荒处理和复耕计划,加大耕地撂荒治理力度,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巩固和壮大粮食、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水果、家禽等产业,确保2022年实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9万亩、粮食总产量33.9万吨。大力推进“一镇一产业”、“一村一特色”建设,打造荔枝、奶水牛、茶叶、鱼苗和苗木5大特色产业及香鸡、玉兰花、中草药等一批集种养、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一是加快发展荔枝产业。鼓励和支持现有荔枝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灵山荔枝农文旅综合开发基地、龙武农场绿色食品荔枝生产示范基地、陆屋新营无核荔枝场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二是加快发展奶水牛产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的家庭牧场,打造奶水牛杂交改良、养殖生产、饲料配置、特色乳品开发全产业链,加快创建广西华胥奶水牛养殖示范区。三是打造灵山茶叶品牌。以正久茶厂、桂灵茶叶公司、石瓯山茶场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全县茶叶企业,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全力打造灵山茶叶品牌;加快规划建设大潮江茶产业示范长廊,支持石瓯山茶场创建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四是加快发展鱼苗育种产业。抓好水产苗种繁育,加快建设灵山县淡水鱼苗产业园、鱼苗繁育核心示范区,力争2022年优良水产苗种覆盖率达90%以上,将灵山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知名淡水鱼苗种源生产基地。五是加快发展苗木产业。加快武利、伯劳乡村振兴果苗长廊示范带、示范片区及果苗产业展示中心、果苗检测中心、果苗交易中心建设,推动灵山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广西、走向全国。
(四)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三隆陆屋乡村振兴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带、烟墩沙坪乡村振兴传统特色示范带等。加快打造龙武千年古荔园田园综合体、大芦村—马肚塘村—苏三娘故居遗址、罗阳山—东山等旅游点及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动全域旅游规划与城乡、土地、交通、生态等深度融合,争取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深入推进民生改善,着力圆梦美好生活“幸福人”
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县人民。
(一)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持续改善全县各层次、各类别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新星小学(长岗岭校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武利中学、县第六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新星小学(长岗岭校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建成并招生办学,力争新洲中学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高中复评工作。加快健康灵山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细致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力争2022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争创全国卫生县城;支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支持武利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加快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县红十字会医院搬迁等项目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灵山县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中心、武利镇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萍塘革命史馆、新圩茶田中共灵山县委成立旧址、中共修竹党小组遗址等红色资源,加快建设马鞍山灵山人遗址公园等特色文化品牌;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开展系列宣传,推进体育公园、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旅设施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深化双拥共建,大力支持国防建设,促进军地融合发展;做好民族宗教、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外事侨务、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统计审计、防震减灾、应急消防和地方志、供销社、老龄残联、档案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动税务、供电、烟草、邮政、气象等服务灵山经济社会发展。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抓好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脱贫户“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力争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全力创建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三)加快生态灵山建设。落实“两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和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扎实开展秸秆露天焚烧、道路扬尘、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力争2022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60%以上。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加建设充电桩,缓解能源压力和改善大气污染。全面落实河(湖、林、田)长制,持续推进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灵山段)、钦江流域(灵山段)、大风江流域(灵山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及洪潮江水库辖区“四乱”整治。着力抓好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增量工程等污水治理项目及镇级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管控,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加快平安灵山建设。全面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禁毒重点整治机制,保持禁毒整治高压态势,不断扩大禁毒整治成果,力争2022年被抓获灵山籍外流贩毒人员下降60%以上。保持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高压态势,健全完善“灵山反诈”工作体系,力争2022年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达到全县常住人口60%以上,缅北回流人员核查管控率达到100%。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力争2022年成功通过中央验收。加强乡村治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全面整合党建、综治、民政、食品监管等网格,编织基层治理“一张大网”,推动实现一网管理、一体化指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深化基层民主协商,畅通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渠道,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扎实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推动形成县、镇、村三级组织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深入推进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高效廉洁政府
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打造法治高效廉洁政府。
(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体现在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二)深化高效政府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改变“等靠要”、“慵懒散”等现象,健全科学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持续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武利镇、伯劳镇为试点,深入推进各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涉企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推广应用“一业一证”,实现行业综合许可“一证一行业、一张全覆盖”;推动便民利民“微改革”创新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坚持“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持续深入实施作风建设大提升工程,大力选拔使用“三将”、“三牛”干部,形成思干思齐思发展良好氛围。
(三)深化廉洁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最大限度为基层减负,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审计、统计监督,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兜牢“三保”工作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火墙”,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东风浩荡千帆竞,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灵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工作:“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落实项目服务“五个人”、服务企业家“六个一”机制:“五个人”即市、县区、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是总负责人,市、县区、园区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市、县区、园区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相关部门中层及以下干部是服务责任人;“六个一”即企业家汇报工作,第一时间给予安排;企业家提出问题,第一身份主动解决;企业家遇到经营难题,第一责任帮助破解;企业家参加经济会议,第一方阵安排就座;企业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准确通报;企业家出现困难、第一时间宽慰解决。
【3】“四个一”制度:即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
【4】“四必”:即电话必接、信息必回、问题必听、难题必解。
【5】“三横两纵”:“三横”即已建成通车的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在建的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梧州-玉林-钦州高速公路,“两纵”即已建成通车的六钦高速公路、在建的鹿寨至钦州港高速公路。
【6】“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7】“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8】自治区“一县一策”:即自治区按照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点、发展潜力及主体功能区定位,有针对性地引导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支持各县(市、区)集中力量主攻1个至2个优势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